葉珊

Eternal Eden

Sometimes think, sometimes cry...
email
youtube

關於沈從文的《邊城》

Part 1#

我很早以前(记忆里是)就见过沈从文为《边城》作的「题记」。我就贴在下面:

對於農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隨處都可以看出。我從不隱諱這點感情。我生長於作品中所寫到的那類小鄉城,我的祖父,父親,以及兄弟,全列身軍籍;死去的莫不在職務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將在職務上終其一生。就我所接觸的世界一面,來敘述他們的愛憎與哀樂,即或這枝筆如何笨拙,或尚不至於離題太遠。因為他們是正直的,誠實的,生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 我動手寫他們時,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的寫下去。但因此一來,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為一種無益之業了。因為它對於在都市中生長教育的讀書人說來,似乎相去太遠了。他們的需要應當是另外一種作品,我知道的。
照目前風氣說來,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及大多數讀者,對於這種作品是極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前者表示 “不落伍”,告給人中國不需要這類作品,後者 “太擔心落伍”,目前也不願意讀這類作品。這自然是真事。“落伍” 是什麼?一個有點理性的人,也許就永遠無法明白,但多數人誰不害怕 “落伍”?我有句話想說:“我這本書不是為這種多數人而寫的。” 大凡念了三五本關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問題的洋裝書籍,或同時還念過一大堆古典與近代世界名作的人,他們生活的經驗,卻常常不許可他們在 “博學” 之外,還知道一點點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因此這個作品即或與當前某種文學理論相符合,批評家便加以各種讚美,這種批評其實仍然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他們既並不想明白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便無法說明這個作品的得失,—— 這本書不是為他們而寫的。至於文藝愛好者呢,或是大學生,或是中學生,分布於國內人口較密的都市中,常常很誠實天真的把一部分極可寶貴的時間,來閱讀國內新近出版的文學書籍。他們為一些理論家,批評家,聰明出版家,以及習慣於說謊造謠的文壇消息家,同力協作造成一種習氣所控制,所支配,他們的生活,同時又實在與這個作品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遠了。—— 他們不需要這種作品,這本書也就並不希望得到他們。理論家有各國出版物中的文學理論可以參證,不愁無話可說;批評家有他們欠了點兒小恩小怨的作家與作品,夠他們去毀譽一世。大多數的讀者,不問趣味如何,信仰如何,皆有作品可讀。正因為關心讀者大眾,不是便有許多人,據說為讀者大眾,永遠如陀螺在那里轉變嗎?這本書的出版,即或並不為領導多數的理論家與批評家所弃,被領導的多數讀者又並不完全放棄它,但本書作者,卻早已存心把這個 “多數” 放弃了。
我這本書只預備給一些 “本身已離開了學校,或始終就無從接近學校,還認識些中國文字,置身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說謊造謠消息所達不到的那種職務上,在那個社會里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個民族在空間與時間下所有的好處與壞處” 的人去看。他們真知道當前農村是什麼,想知道過去農村有什麼,他們必也願意從這本書上同時還知道點世界一小角隅的農村與軍人。我所寫到的世界,即或在他們全然是一個陌生的世界,然而他們的寬容,他們向一本書去求取安慰與知識的熱忱,卻一定使他們能夠把這本書很從容讀下去的。我並不即此而止,還預備給他們一種對照的機會,將在另外一個作品里,來提到二十年的內戰,使一些首當其衝的農民,性格靈魂被大力所壓,失去了原來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的型範以後,成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新東西。他們受橫征暴斂以及鴉片煙的毒害,變成了如何窮困與懶惰!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 “活下去” 以及 “怎樣活下去” 的觀念和欲望,來作樸素的敘述。我的讀者應是有理性,而這點理性便基於對中國現社會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各在那里很寂寞的從事於民族復興大業的人。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
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記注:《題記》初刊於 1934 年 4 月 25 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第 61 期,署名沈從文。

今天陪外婆住院,旋上「微信讀書」看了下,發現沈從文還另有一個「題記」——

我也貼上:

注:本文原由作者題寫在上海生活書店初版的樣書上,收入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沈從文全集》前未曾發表過。

民十隨部隊入川,由茶峒過路,住宿二日,曾從有馬糞城門口至城中二次,駐防一小廟中,至河街小船上玩數次。開拔日微雨,約四里始過渡,聞杜鵑極悲哀。是日翻上棉花坡,約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見路劫致死者數人。山頂堡砦已焚毀多日。民二十二至青島崂山北九水路上,見村中有死者家人 “報廟” 行列,一小女孩奉靈幡引路。因與兆和約,將寫一故事引入所見。九月至平結婚,即在達子營住處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樹蔭下寫第一章。在《國聞周報》發表。入冬返湘看望母親,來回四十天,在家鄉三天,回到北平續寫。二十三年母親死去,書出版時心中充滿悲傷。二十年來生者多已成塵成土,死者在生人記憶中亦淡如煙霧,惟書中人与個人生命成一希奇結合,俨若可以不死,其實作品能不死,當為其中有幾個人在個人生命中影響,和幾種印象在個人生命中影響。
從文卅七年北平

用沈從文在「新題記」的話說,那就是「稀奇」。#

我第一次看「舊題記」已經記不得了,隱隱約約的感覺。但是剛結束的高一做過有關閱讀理解,這倒也還明晰。
我早先看過幾頁《邊城》,是瞄幾眼「題記」就往正文看了。所以當我仔細看完了「題記」感到非常的「稀奇」。一本溫潤娟秀,清新的小說怎麼會有這樣激烈的「題記」?文中又談到。

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及大多數讀者,對於這種作品是極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
我就更加感到好奇。

Part 2#

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

其實,更早的更早,我還看過許子東的「锵锵三人行」以及各種講座,其中就有談到沈從文的。依稀記得有幾句話是「沈從文是左翼作家,卻寫了《邊城》」,「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文學作品)」。
我對許子東印象很好,也看過幾頁他的書。其實我看他的各種講座是最激動的。
那現在,我準備去看看視頻了,但是沒有看過小說,所以其實也一樣的瞟了幾眼,沒怎么看。
我準備去看看視頻了......

39:50 開始講沈從文。
實際上這個視頻就是對《重讀 20 世紀中國小說》的陳述。


Part 3#


讓我也來插幾句話吧。
同語文老師聊了下,還是雲里霧里的。

chat
我其實沒怎麼組織好語言就發了出去,我向來不在行於此。可以說是項遺憾。我不準備再延續這個對話,因為再說下去也沒什麼結果了,沒什麼意義了。
我點開那個視頻,發現前半部分在講老舍的《駱駝祥子》。我很早就看過了,不過我並不打算就此跳過去。想來看完是比較好的。
就先這樣吧。


我今天其實還找來了《斥反動文藝》| 郭沫若,以及《論郭沫若》——發表於 1930 年 <日出> 1 卷 1 期
那既然在貼鏈接了,不妨再貼上幾個。


Part 4#

2024.08.12
我仍然沒有看完那個視頻 ——同一天下午看完了,不過也剛好看到講沈從文的部分。我還真是有點花心。

在巴金、曹禺他們看來,中國社會太腐敗了,“子夜” 過後,必有 “日出”,傳統衰落是沒有懸念的,革命是必將到來的。沈從文卻覺得鄉土人倫秩序仍然美好,只是在現代社會能不能存在下去,卻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選自許子東的《重讀 20 世紀中國小說》里的《沈從文〈邊城〉懷疑現代性?》
我覺得這種解釋合乎情理。可以作為沈從文作「題記」 的動機或者說作《題記》的原因以及為什麼這部小說偉大。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